都勻東馳毛尖茶廠位于國家級原生態自然保護區——斗蓬山脈之巔,擁有2000余畝有機茶園和數千株野生茶樹。這里海拔高達1961米,常年云霧繚繞,年平均氣溫為 ,年平均降水量達1400毫米,冬無嚴寒,夏無酷暑。峽谷溪流,青峰疊翠,林木蒼郁,土質深厚且蔬松濕潤,屬酸性或微酸性土質,富含大量鐵磷硒等微量元素,自然條件得天獨厚。屬“遠離城市、遠離工廠、遠離污染”的茶園圣地,是一片罕見的自然生態茶園。
東馳“垣埂”毛尖茶因生長于1961米高的斗蓬山的亂石巖壁之中,高山低溫霧濃的氣候滋養了東馳垣埂毛尖之內質,其芽頭肥碩勻整,色澤綠潤,嫩香清鮮,甘甜醇厚,回味悠長,具有明顯的巖茶特香,屬茶中珍品?胺Q“綠茶之王”“毛尖之王”。
返璞歸真,回歸自然是人類的終極追求。本廠堅持以“綠色環保、大眾健康”為宗旨,以“專業誠信的經營理念”為依托,以東馳“垣埂”牌毛尖為品牌,大力推廣貴州名茶。并于2007成為首批通過質量認證的毛尖茶生產企業。所開發的各類產品在省內外均有銷售。與北京太醫館合作開發的“醒酒護肝茶,曖宮養顏茶”等保健茶品深得廣大顧客的認同和親睞。從
而大力挖掘了茶葉的應用價值,開創了貴州茶業新局面。
“以專業打造精品,以誠信服務大眾”是東馳對您永遠的承諾!
“企業發展快一點,農民收入多一點”是東馳堅持不懈的追求!
制作工藝
毛尖茶的采摘時間以清明前后開采最佳。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 展,長度不超過2.0厘米。采回的芽葉經過精心揀剔,攤放1--2小時,待表面水蒸發干凈即可炒制。毛尖茶炒制,全憑一雙技巧熟練的手在鍋內炒 制,講究一氣呵成。
炒制工藝分殺青、揉捻、搓團提毫、 整形焙干四道工序。
殺青:鍋溫120--140℃,投葉量500—700克, 以抖為主,抖悶結合,采用雙手翻炒的手勢。做到抖 得散,翻得勻,殺得透。當葉質轉軟,清香透露,降低 鍋溫進入揉捻工序。
揉捻:揉時長、用力重,是毛尖茶揉捻的特點,是 形成毛尖茶味濃的因素之一。鍋溫保持70℃左右, 用單把揉的手法,將茶葉左右推揉成條,重力推揉, 達到細胞破碎充分的目的,當達五成干時即轉入搓 團提毫工序。
搓團提毫:鍋溫50--60℃,將茶葉握在掌中合 掌旋搓,搓成茶團,抖散炒于,反復數次至七成干度, 改用雙手捧茶,壓搓茶條,邊搓邊炒,搓炒結合,搓至 白毫豎起,茶葉約八成至九成干時,降低鍋溫(50℃ 以下),將茶葉薄攤鍋中炒至足干。 炒干時作輕巧翻 炒動作,使茶葉里外干度一致,增進香氣。
品牌內涵:
“垣埂”直意為:斷墻殘壁、田沿土埂、阡陌鄉野
定義依據:1、陸羽《茶經》記載:“上者生爛石,中者生礫壤,下者生黃土”。意指生長于亂石殘壁之間的為茗中上品,依次而下。
2、都勻東馳茶廠位于1961米高的斗蓬山之巔,東馳毛尖茶生長于該山脈的亂石殘壁的土埂之中。
寓意:原生態 純手工 原滋原味 原產地
返璞歸真,完美體現和演繹大自然和人類的和諧統一,綠色健康
1、以“垣埂”作為品牌命名,集中體現了東馳毛尖生態環境之獨特優越,彰顯品質特征之脫俗不凡;
2、以“垣埂”作為品牌命名,完整顯現了東馳毛尖獨特的純手工制作工藝之優勢,點明了原滋原味的品質特征;
3、以“垣埂”作為品牌命名,充分體現了茶之悠久歷史和東馳毛尖古樸優質的豐富內涵,
4、以“垣埂”作為品牌命名,完美演繹了人類崇尚自然、返璞歸真,追求和諧統一,綠色健康的永恒主題;
垣埂毛尖
品質特征:芽頭肥碩勻整,色澤綠潤,嫩香清鮮,甘甜醇厚,回味悠長,具有明顯的巖茶特香,屬茶中珍品?胺Q“綠茶之王”“毛尖之王”
茶樹品種:中小葉種
原料基地:都勻斗蓬山1961米高的山巔
采摘期:清明前后15天
采摘時間:清晨6時至10時
采摘標準:形似雀舌的鮮嫩芽頭,長度不超過2.0厘米
加工特點:每500克高級垣埂毛尖茶約需5.3—5.6萬顆、重約5斤的鮮嫩勻齊的芽頭,再經殺青、揉捻、搓團提毫、整形焙干等多道復雜工序才能完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