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普安縣四球古茶保護開發利用綜述
普安,寓“普天之下,蕓蕓眾生,平安生息”之意,地處貴州省西南部,位于東經104°51′10"~105°09′24",北緯25°18′31"~26°10′35"。1276年始建普安路總管府,1661年始建普安縣,國土面積1453平方公里,轄8鎮2鄉2街道,總人口34萬人。在這34人民生活的區域,冬無嚴寒、夏無酷暑,年均溫度l3.9℃,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,平均海拔1400米,屬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,常年云霧繚繞,成就了“高海拔、低緯度、寡日照”的地理氣候條件,而生長在這里的千年四球古茶樹,更是對“高山云霧出好茶”最淋漓盡致的詮釋。
第一、椐普查,普安縣境內有野生千年四球古茶樹2萬多株, 2011年10月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“中國古茶樹之鄉”稱號,1981年,在普安和晴隆兩縣交界處的云頭大山上,發現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顆200萬年前的四球古茶籽化石,所以,現存的四球古茶樹被譽為“可以喝的活化石”。為保護好這珍稀的“活化石”,近年來,普安采取有效措施,使得這些“活化石”在這片土地得以健康生長,完好保存。
第二、天賜神樹,心存敬畏。不知什么時候起,就傳下了一首民諺:“山上一棵千年樹,樹下一口清水井,哪天如果不舒服,一片葉來一瓢水!边@說的就是千百年來,人們用茶來治病,以保身體健康。因為這一功能,當地茶農把這些千年古茶樹當作上天賜予的神樹,祖祖輩輩對它們心存敬畏,每年開采,就以隆重的儀式祭拜,小心采摘,不傷樹干。正是有了這種敬畏思想,為現在開展古茶樹保護行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第三、開發利用,擴大種群。在普查中,地徑或胸徑8厘米以上的千年古茶樹就有近3000株,其中地徑最大的達54.8厘米,周長1.72米。為有效保護這些母樹,普安縣采取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的方式來擴大二代面積。近幾年來,通過四球茶籽和無性扦插繁育,現已經種植四球茶二代1500畝,成園后,就能有效緩解母樹鮮葉的過度采摘,從而達到保護的目的。接下來,還會采取組織培養的方式進行科學選育,好中選優,進一步把四球茶中優良品系選育出來,擴大種植面積。把四球茶的產量提起來,既保護母樹,又為茶農增收。
第四、培土保肥,扶壯樹勢。對地徑15cm以上的古茶樹實行掛牌保護;對于緩坡和平地,對木柵欄沿樹冠大小圍欄,不讓人畜隨意靠近,打破原有的生態氣場;對樹干或樹冠歪斜的、樹根裸露在外的,采取扶正處理、人工培土的方式對其進行保護,就支取材,用天然石頭壘砌成圍欄或?,人工堆土將根部保護起來,保證茶樹正常生長。
第五、宣傳推介,共同保護。為喚起大家對珍稀物種的保護,提高四球茶的知名度,采取互聯網眾籌等新媒體方式,發起中國“普安紅”四球古茶樹保護全球公益眾籌、“山地玩都 奇行普安”戶外運動第一季暨明星進普安活動,目的是喚起大家共同來保護“四球茶”這個稀有的物種。2017年4月18日,在北京正式啟動,侯耀華、劉儀偉、阿威等明星進行了認養保護。(文 普安茶業發展中心 王忠幫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