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家驊
貴州省是綠茶產業大省。從種茶、采茶、制茶、品茶、飲茶,茶文化源遠流長。按照國務院(國發2012年2號)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》的精神,明確了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定位。其中之一,就是打造“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”。即:“傳承優秀傳統文化,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探索特色民族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新路子,努力把貴州建設成為世界知名、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,休閑度勝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!蔽沂〔家雷逋钤谶@塊土地上,聰明、智慧、勤勞、勇敢、生機、活潑,一脈相承歷史傳統文化。
從我省的布依族分布地區黔南、黔西南、遵義、畢節的古茶樹、古茶具、古茶歌、茶文化活動豐富多彩,見證時代特色。唐朝茶圣陸羽《茶經》“茶之為飲,發乎神農氏”,“黔中生思州、播州、夷州,往往得之,其味極佳”。千百年來,茶作為飲料,受到人們推崇,可歌可泣,流傳甚廣,歷史文化悠久。具體表現在:
一、毛尖茶美麗的傳說故事
遠古的時候,都勻蠻王年老體衰,病倒在床上,他對九個兒子和九十九個姑娘說:“誰能找到藥治好我的病,誰就管天下!本艂兒子找來九樣藥,都沒治好。九十九個姑娘去找來的藥全是一樣——茶葉,醫好了蠻王的病。蠻王問:“從何處找來?是誰給的?”姑娘們異口同聲回答:“從云霧上采來,是山神雀給的!彪S后蠻王連連服用,病很快痊愈。蠻王對姑娘們說“真比仙丹靈驗!我把王位讓給你們,但有個要求,你們再去找點茶粒來栽種,不論誰今后生病,都能治好,豈不更好些?”于是姑娘們到云霧山見不到山神雀,不知道茶葉怎樣栽種。她們來到一棵高大粗壯的茶樹王下求拜三天三夜,感動了天宮,于是派山神雀帶領一群仙鳥從天上飛來,不停地叫“毛尖茶,毛尖……茶!彪S后山神雀變成一位美貌而聰明的茶姐一邊教姑娘們采茶,一邊說:“姐妹們要找茶葉種子好辦,但要做好三條:一是要有一雙剪刀似的手,平時采藥,壞人來偷茶時,可以夾斷他們的爪爪;二是要能變成尖尖嘴,去捕捉林中害蟲;三是要能醫好人間疾苦,讓老百姓健康長壽!惫媚飩冋f:“請茶姐姐放心,我們保證做到!辈杞憷艂姑娘的手一陣嘰嘰咕咕,面授秘訣。姑娘們高興歡快跳起了《仙女采茶舞》。
魚鉤彎彎綠嫩芽;
湯色透亮獻大家。
綠葉瑩珠云霧山;
生種在咱布依家。
姑娘們拿回茶葉種在蟒頭山頂,第一年被冰雹打枯了。第二年種在蟒頭山半腰上,又被霜扎死了,第三年種在山腳下,經過精心栽培,細心管理,茶苗長勢越來越好,變成一片茂盛的茶園。為了不忘祖山神雀的指點,這里的茶葉取名為“都勻毛尖茶”,有了這片茶園,從此老百姓國泰民康。
二、布依姑娘茶、坡柳茶
(黔南布依族叫茶為“荈”“改”)布依族有一種不僅味道別具一格,名字也十分好的茶,這就是布依“姑娘茶”。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葉。清明前夕,布依未婚姑娘上山采回毛尖嫩茶,熱炒到一定溫度,把茶葉一片一片疊成圓錐體、曬干,做成一卷一卷圓錐體的姑娘茶。茶形狀優美,質量精良,是茶中精品。這種茶葉制好后從不出售,把它作為禮品贈送給親朋好友,或在談戀愛或在訂親時,由姑娘家作為信物送給情人,意思是用純真精致的名茶來象征姑娘的貞操和純潔的愛情。
在布依族家庭中,男女老少天天都要飲茶,茶是他們生活中最為普通和必不可少的基本飲料;鹛辽系牟鑹,終日熱氣騰騰,大家相互往來,敬茶、評茶、品茶,說古論今,無拘無束,享受天倫之樂。
黔西南貞豐布依族叫茶為“殺”。貞豐縣坡柳有一特種茶,叫“狀元筆”,也稱“娘娘茶”,顧名思義,現寄托了登科及第的良好愿望,又期盼著甜蜜美滿的愛情婚姻。此茶外形像毛筆筆頭,也叫“狀元筆”,從采制和用途上它作為定情信物,又叫“娘娘茶!泵慨斍迕鲿r節,未出嫁的姑娘都要親自上山采茶。姑娘們只采摘一芽三葉或一芽四葉初展的茶青,長度約15厘米左右。茶青經殺青,揉捻后,細心揉捻成條形,一根一根理順,用雙手邊邊捏緊,逐步做成圓錐狀,像粗大毛筆筆頭樣茶卷。茶卷百芽一枝,十六枝為一把,用白棉紙包好,置于無煙的炭火上慢慢烘烤,有太陽時可用日曬。因茶卷粗狀厚實,一般要經過兩天兩夜才能烘干、曬干。在烘曬過程中,茶卷自然發酵,產生獨特的香氣,形成醇和的滋味。
相傳坡柳茶中的“娘娘茶”在南明永歷王朝時期曾作為貢品向朝庭進貢,故有“貢茶”之稱。坡柳茶不僅是當地群眾的飲用佳品,還兼有一定的藥理作用,對腹瀉、肚脹、浮腫等病有一定療效。當地有些年過花甲的老人所貯藏的坡柳茶已近三十年。越陳越好的坡柳茶,到了蟲絲蟲面藥效更好,若是加姜煮沸,治療頭痛腦熱最為有效。
三、布依族茶藝、茶技
布依族的茶藝與苗族等同胞的茶藝做法不完全相同。黔南布依族的茶藝講究茶葉品質,沖泡技藝、茶具玩賞和品茗的自然環境等。做法是先把黃豆、玉米、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入在碗里,然后用油把茶葉炒香放入少量的姜、蔥、鹽、水煮直到沸騰,去渣后倒入茶碗后拌勻成打油茶。布依族同胞有“早茶一蠱,一天威風,午茶一蠱,勞動輕松,晚茶一蠱,全身疏通;一天三蠱,雷打不動”之說,可見這種茶俗深入人心。
在加工綠茶工藝有其獨特之處。全憑技巧熟練的雙手在鍋內炒制,火中取寶,一氣呵成。步驟分為:殺青、揉捻、搓團提毫、干燥。
(一)殺青:通過高溫,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,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,蒸發葉內水分,使葉子變軟,用雙手翻炒抖散,抖悶結合,通常鍋溫在140-180℃,投葉量500~700克。
(二)揉捻:通過外力作用,使茶青揉破變輕,卷轉成條,體積縮小,便于沖泡。
(三)搓團提毫:保持鍋溫50-60℃將茶葉握在掌中,雙手手心相對,芽葉在手心旋轉,搓好一團放置鍋壁,另搓一團,全部搓完立即解散、反復再搓,直到茶芽硬化白毫顯露。
(四)干燥:目的是蒸發水份,整理外形,充分發揮茶香。在鍋溫50℃以下,將茶葉薄攤鍋中炒至足干。
四、布依族茶歌、茶詩
如今來到布依山寨作客,常聽到布依采茶姑娘的《敬茶歌》“細細毛尖起銀花,遠方客人到咱家,雖無金杯銀茶罐,請喝一碗毛尖茶!
貴陽花溪黔陶鄉“趙司貢茶”享有盛名,久安鄉古茶樹,見證歷史的痕跡。在這些地區流傳優美動聽采茶歌。如:乾隆時期貴州金曰倌編著《貴州十三府采茶歌》之一:
正月采茶上貴陽,定番廣順走忙忙;
開州龍里兼貴定,修文貴筑堆滿行。
如:民國時期流傳貴陽一帶的《十二月采茶歌》:
正月采茶正月里,采茶唱歌來開心;
長江后浪推前浪,史上新人攢舊人。
二月采茶是春分,采茶娘子出繡;
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。
三月采茶三月三,采茶娘子上高山;
自古賢妻夫禍少,古來子孝父心寬。
以上這些都是我們茶農先輩的智慧結晶。
“雀舌未經三月雨,翠芽新占一枝春”安順地區鎮寧瀑布毛峰,普定朵貝翠芽,紫云紫竹青、平壩夏云雀舌等名優茶,古老盛名,也積淀了豐厚的茶文化。
《詠安順綠茶》詩:“黔中秀美多山珍,閑步茶山品新茗。采摘嫩芽帶鮮露,茶青揉捻顆粒勻。啟封銀灰幼蠶蠕,泡開碧綠翡翠沉。清香濃郁心先醉,醒腦開胃口生津!痹缭诿骱槲淠觊g的普定“朵貝茶、鎮寧州茶,葉大而味美,口感清香,回味甘爽,頗耐沖泡”故而受到稱頌贊美。
“茶為君子飲,聚合兩相悅!辈柚杏腥寮揖,佛家道義,道家風骨,仙家靈氣。作為雅俗共賞的商品,給我們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含義。千百年的茶文化發展,以最精練的文字將一種景觀,一種情感,一種思索,一種感悟,表達得逼真傳神,淋漓盡致,這就是民族的精神。
(省布依學會理事、南明茶業商會秘書長)